蜜蜂趣闻

蜜蜂文化源自华夏


       蜜蜂文化是以采集蜜蜂产品为特征,在使用这些产品的过程中,起到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文化。中华文明创造过世界上许多灿烂的文化,并为世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
 
蜂蜜与酒文化 
       作为9000年前人类文明的象征,贾湖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
       2004年12月,根据中科大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联合研究的成果,证明9000年前贾湖人已开始酿酒,其成份主要是蜂蜜、稻米、山植、葡萄等。
       这项最新的贾湖遗址考古发现以及对在这里出土的陶器皿碎片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这项重大研究成果向全世界诊释,中国不但是乐器的发源地,而且还最早掌握了酿酒技术。这一惊人发现,揭示出古人已经掌握添加蜂蜜自然发酵酿酒的工艺,这充分说明9000年前华夏大地已经创造出了人类社会极其发达的文明,开创了华夏文明的酒文化之源。
 
蜜蜂与华夏始祖
       炎、黄母族有蠕氏,在《山海经·中山经》载:“编抵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鳌虫,实惟蜂蜜之庐。”郭璞注:“言群蜂之所集舍。蜜,赤【亦】蜂名”。郝靓懿行疏:“平逢山即北邝山,郑山之异名也”。“骄”,通作蟜(读音同‘绞’)。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小部》:“骄,假借为蠕”,可以为证。《说文·虫部》:“蟜,虫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蜂,蚕也”。《左传·襄公九年》:郑“公孙虿”,字“子蟜”。故“蟜”当是蜂的别名。“伊、洛”指伊水和洛水。平逢山在今洛阳市北,在新安县西北二十里邝山的支脉“青要山”至今仍生长着大量的蜗牛(螺),也就是说“有蟜氏”即’‘有蜗氏”的说法,也信而有证。由此推测古史传说中的有蜗氏长期居住在以洛阳邝山为中心的豫西河洛地区,以采集蜂产品为主要生产目的是可信的。
人类初期一般都有过图腾崇拜,中国文化也有过这个阶段。伏羲、少典均以“黄熊”为图腾,故少典、黄帝族当为伏羲氏之后。有蟜氏以蜜蜂为图腾,因蜗、蜂的名义相通,故有蟜氏就是远古时代有蜗氏。伏羲氏可能居住在洛阳、“浮戏山”(今河南荣阳)一带的河洛地区。也就是说,女蜗氏、伏羲氏最初的活动地域,应以河洛地区为中心。
《孔子系周易追述》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以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近物,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文字之始则始于八卦,八卦之始则画自伏羲”。《史记·太史公自序》说:“余闻先人日,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认为八卦是伏羲所画。在贾湖遗址发现了契刻符号的龟甲与石器,可见贾湖遗址主人是伏羲氏。 
所以河南舞阳贾湖为代表的裴李岗文化遗址和郑州、洛阳、三门峡地区的仰韶文化遗址,就是伏羲、女蜗以及黄帝族的文化遗存。华夏人类文明的源头就与华夏蜜蜂文化的源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女蜗部落从事蜜蜂产品的采集,而伏羲部落从事蜜蜂产品的加工,9000年前就已经酿造出世界上最古老的酒。
 
蜂蜡与青铜器铸造
       铸造精美的青铜器需要制造范,而古代范的制造离不开蜂蜡。蜂蜡是蜜蜂的房子,《山海经》中“蜜蜂之庐”的典故不正说明有娇氏在采集蜂蜡,而这必与华夏古代的青铜铸造有关。
       而在两河文明随着青铜铸造业的兴起,也带动了当地的养蜂业的快速发展,古埃及人在4400多年前在尼罗河上下游进行转地养蜂。中东地区和古埃及人使用粘土作的粗管平放重叠在一起作蜂窝,这不正说明当时社会对蜂产品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养蜂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东、北非及欧洲青铜文明的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蜜蜂文化源在华夏
       只有发达的农耕文明才能创造出辉煌的蜜蜂文化,也只有有着2万多年农耕文明史的华夏文明才能成为世界蜜蜂文化之源。
       华夏蜜蜂文化是本土的,从9000年前一直到今天就从来没有间断过,贾湖遗址的发掘,用蜂蜜酿酒使我们看到上古时代华夏蜜蜂文化的开创。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使我们对4000多年来的华夏蜜蜂文化的研究已搞得非常清楚,传承脉落是清晰的。但对4000年以前的华夏蜜蜂文化则多不敢言,甚至对一些文史资料的记载都不敢相信,而贾湖遗址的发现使我们今天的华夏子孙相信华夏始祖伏羲氏与女蜗氏的传说是真实可信的,许多文史资料的记载是确实可信的。华夏人类文明史与蜜蜂文化史是一脉相传,从来没有间断过,更不用说是外来的。



联系我们

电 话:400-009-4200

邮编:225300

邮 箱:beevip@126.com

公 司:江苏蜂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 址:泰州市健康大道803号G53幢三层西侧